聽到「祭司」一詞,人們想到的不是遙遠的古埃及,便是線上遊戲。但就在現代台灣,花蓮豐濱鄉噶瑪蘭族新社部落中,仍有耆老從事祭司一職。

Ibay潘烏吉女士是噶瑪蘭族新社部落中,碩果僅存之資深祭司,其國寶級的地位,相當受到族人敬重。雖然隨著醫學普及,祭司的工作量已然大減,但Ibay還有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傳承噶瑪蘭族特有之工藝技術──香蕉絲編織。

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是全台灣噶瑪蘭族人最集中的地方,來自宜蘭的噶瑪蘭族並非新興族群,百年來一直被半強迫附屬在阿美族中,並因歷史因素遷居至花蓮豐濱一帶,直到2002年才成功復名。噶瑪蘭族不僅族群意識強烈,宗教信仰以及文化祭儀也都十分鮮明,完全是一支獨立的族群。1931年出生的Ibay潘烏吉,是部落耆老兼祭司,她的人生幾乎就是噶瑪蘭族近一世紀來的生活文化史。(註:祭司Ibay潘烏吉女士已於2019年1月以94歲高齡辭世)

萬事問祖靈

噶瑪蘭族是母系社會,部落裡的重要職位如祭司,皆由女性擔任。部落族人的一生,大至出生過世,小至治病驅邪,凡事都找祭司。然而祭司之所以地位崇高,主要來自於噶瑪蘭族對祖靈根深蒂固的信仰。

跟許多原住民族一樣,噶瑪蘭族對祖靈有著永恆的依賴,Ibay說祖靈能賜予族人平安幸福,但如果後人輕忽或忘本,祖靈也會降下災禍,所以一定要非常崇敬祖靈。平日無論大小活動,噶瑪蘭人都會進行「sbau (祭儀) 」,祈求祖靈的祝福,但Ibay即便是平常喝酒吃飯,也會透過sbau邀請祖靈共享。

身形瘦小卻活潑開朗的Ibay潘烏吉,光看外表很難將她與祭司工作聯想在一起。14歲時被選中擔任祭司,自此開始幫族人治病、驅邪。問Ibay當年如何被選上,她說噶瑪蘭族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選出一批少女,進行類似集體宗教治療的儀式,經儀式治癒並獲得祖靈同意的少女,便具有女祭司的資格,之後便可開始學習占卜、醫療、消災解厄等祭儀,協助族人與祖靈溝通。

噶瑪蘭族的大小祭儀種類繁多,有其特殊的宇宙觀。只要是重要的祭儀場合,幾乎都由Ibay擔任祭司工作。像是為去世的族人所舉行的超度儀式,Ibay會以戒慎恐懼的態度,虔敬而小心地為亡靈超度、迎領亡靈回到喪家、餵食亡靈、與人世間的親友見最後一面。最後在Ibay的指示下,亡靈接受在場親友最後的祭拜,了卻與塵世的緣份後,無牽無掛地前往「祖靈之地」安息。

噶瑪蘭族人相信,生病是因為觸犯邪靈,祭司要準備檳榔、米酒、糯米及醃豬肉祭拜,請求邪靈離開,讓族人的靈魂回到自身;如遇上部落接連有人生病、死亡時,祭司也會舉辦除瘟祭。

「海祭」也是重要祭典之一,每年三、四月飛魚祭來臨前,新社部落會將豬心以及動物內臟切成小塊,並以細竹片穿上後作為祭品。之後將祭品拋入海中獻祭給海神與祖靈,且必須在確認海神接受祭品後,儀式才算結束。

祭司的香蕉絲編織

沒有祭儀的時候,Ibay通常專心地坐在香蕉絲工坊的院子裡編織香蕉絲布,Ibay說以前日子窮,連飯都吃不飽,加上那時還沒有台11線,部落對外交通困難,草蓆與布匹較難取得,就算有人來賣,族人也買不起。因此在那困頓的年代裡,噶瑪蘭人就地取材,利用一年四季都生產的香蕉樹,剖成絲來做衣服,而香蕉絲編織工法,也成了噶瑪蘭族特有的編織工藝技術。

「我很小的時候看著祖母做,印象非常深刻,後來憑著祖母織布的印象自己摸索,一開始插木頭在地上整經,一直搞錯拆掉重做,只好一再重複練習,後來終於學會了。可是有一天馬路通了(指台11線),有好多人來賣現成的衣服,之後就沒有人用香蕉絲織布了,只有去採野菜耕田才會使用以香蕉絲布編織的背袋。」Ibay緩緩說出學香蕉絲編織的過往,她認為香蕉絲編織就像噶瑪蘭的許多生活技藝,都在不經意的某一天就消失了。

「前幾年突然有人說要恢復香蕉絲編織,可是那時族裡只剩我和朱阿比(部落裡另一位已逝女巫師)會做香蕉絲,那時我們一起教,大概30多人來學,教他們刮香蕉、分線、捆線,等學會了再教整經,前後教了差不多三個月,他們才學會。這個香蕉絲編織的東西,不管到哪裡,一看就是噶瑪蘭的東西。」而Ibay所說的這些「突然」發生的事情,表面上是香蕉絲編織技藝的復興,背後代表的卻是噶瑪蘭族復名後,許多族人努力找回傳統歷史與文化的過程。

要把香蕉樹織成布,不是把香蕉幹撕成絲,就可以直接使用,光是香蕉幹的挑選就不能馬虎。一棵香蕉樹只有中層的樹皮可以使用,撕成絲的樹皮還得徹底曬乾,然後再細分成絲線。Ibay說在剖香蕉樹之前,也會有一個簡單的祝禱儀式,透過用手沾取米酒灑到地上的儀式,祈求祖靈保佑織布順利。此外,噶瑪蘭族人認為已受祝禱的香蕉樹十分神聖,即使砍下後放在地上,人們也不能從上方跨過,不受尊重的纖維會斷裂,無法織成布。

就連用香蕉絲織布,噶瑪蘭人也同樣尊重祖靈,處處展現出噶瑪蘭文化獨特的生命力。

由於Ibay年紀大了,因此較為粗重的剖香蕉樹工作已交給下一輩族人來做。目前僅負責分線工作,也就是用左右手拉開絲線,最後整理成一束束,以備整經或保存或染色。

文化傳承 祖靈幫幫忙

雖然年輕一輩的族人多已學會香蕉絲編織,但現在Ibay最擔心的,就是祭司工作無法傳承,自己的女兒們都已嫁往都市,脫離部落生活。幾年前她也曾找了部落幾個年輕少女,嘗試想要訓練她們成為祭司,但卻因「缺乏和祖靈溝通的能力」而無法傳承。Ibay現在唯一的心願,就是希望祖靈能明確指示,找出具有資格繼承祭司工作的少女,讓噶瑪蘭的祭司文化能夠傳承下去。

註:本文採訪於2015年,正式文章刊登於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出版之《原潮原夢》一書,作者Claire Chou,攝影吳東峻,本篇為作者版。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

Trending

探索更多來自 Daily Focus 日日旅行新聞網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