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作為台灣離島,澎湖、金門與馬祖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歷史軌跡。眾所周知,金門曾為重要戰地,肩負保衛臺海安全的重責大任,特殊的時空背景讓金門有著迥異於其他縣市的生活氛圍。馬祖島嶼眾多且距台灣最遠,無論生活、語言與飲食習慣都與台灣本島大不同。而澎湖之所以發展成度假型島嶼,並成為台灣重要文史考證據點,亦與歷史有關。國共戰爭期間,雙方砲火集中在金門馬祖,澎湖躲過一劫;228事件期間全台動盪,澎湖也是唯一沒有發生衝突的地方。島上許多百年的古蹟得以保存,實屬難得。夏季是這三座離島最美的季節,與其外求他國,不如來此慢遊,貼近感受島嶼在地的人文風情。



澎湖-領略離島海洋風情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素有「台灣夏威夷」美譽的澎湖不僅擁有夢幻般的海天一色,更有一番純樸自然的獨特味道。漫步在灑滿陽光的海灘,沐浴舒適的海風,聽白浪追逐沙灘的聲音。拋卻都市的紛雜繁忙,盡情享受這裡的與世無爭,感受澎湖特有的質樸浪漫。

澎湖的休閒娛樂與海洋關係密不可分,海上牧場是近年來澎湖最普遍的海上活動之一,數家業者都有自己的海上牧場,行程內容大同小異,遊客可進行炭烤牡蠣DIY、海鮮粥吃到飽,以及海釣體驗等活動。此外澎湖有許多休閒漁船及遊艇,提供「夜釣小管」行程,由於小管是趨光性的生物,船家利用集魚燈將小管吸引到遊艇旁,再使用假鉺釣起,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輕鬆上手。活動最後還可品嘗大家合力釣上來的小管,分別做成生魚片與小管麵線,鮮味十足。


美食方面自然以海味見長,餐餐都少不了魚鮮,連下午茶與宵夜也都與海鮮脫不了關係,吃不完的還能再做成魚丸、XO醬、魚乾等各式各樣的加工品。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價格非常平易近人,讓人大讚超值回本。其中老字號的長進餐廳, 開業已超過30年,一直保有澎湖海鮮餐廳該具有的鮮度與口感,幾道名菜如紅蟳粥、白切小管都是老饕入店必點。

此外若想品嚐澎湖在地古早味,可千萬別錯過花菜干人文懷舊餐館,在這可吃到其他海鮮餐廳吃不到的澎湖家常菜,如:鮖鮔滷肉、酸菜魚湯、燜魚醬、酸瓜炒肉等,建議來此一定要品嘗。整體而言,澎湖早年因居外島,食材運補不便,大多食物都需要長時間保存,菜色以醃漬偏鹹居多,形成特殊烹調方式。



除了滿足口腹之慾,也別忘了深度體驗澎湖城的歷史情懷。像是全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澎湖天后宮」,早在明代即已建廟,不但是國家一級古蹟,也是台灣所有古蹟中最老的一座。在澎湖人的記憶裡,「媽宮城」是個充滿歷史文化與生活記憶的地方,就連「馬公」地名的由來,也都源自「媽宮」(古代對澎湖天后宮的稱謂)。四百多年來,媽宮舊城隨著時代背景與人文環境的時空轉換,留下了20多處古跡與歷史建築,一街一路都累積了此地生活的刻痕,而澎湖天后宮更成為馬公的核心地帶。大殿神龕裡,慈眉善目的金面媽祖,安撫了許多信徒的心靈,漫步廟中遙想當年居民的虔誠禱念與賢人雅士的朗朗吟頌,別有一份愜意和自在,值得慢遊體驗。

金門-回味百年身世
金門的戰地風情,已從原本的肅殺緊繃,轉型成為觀光資源。像位於金門東北角五虎山的「獅山砲陣地」,起建於民國54年,是全台灣唯一坑道式砲陣地,坑道名稱為「震東坑道」,取其「威震金東」之意。全坑道均在花崗岩內部開挖,全長約508公尺,共有4個砲堡,長年負責金門東北部海域安全。目前保留一座由美國所製造的八吋榴砲作為展示,該砲在「八二三」砲戰時揚威戰場,發揮扭轉戰局的功效。坑道內同時展示75山砲、155榴砲等多種榴炮,並定時舉行砲操表演,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觀賞,亦為電影「軍中樂園」的拍攝地。

除了戰地點滴,金門特有的「風獅爺」是值得深度探訪的在地文化。風獅爺是結合猛獸、人性、神格的神明,全金門現存風獅爺約有68座,數量眾多。每尊風獅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各有不同專長,有的擅長抓賊、有的專精制煞,千姿百態,各有所長,以不同樣貌屹立在金門各處,成為村落守護神。此外,居民更會配合年節、廟會活動,定期祭祀風獅爺,成為金門最特殊的民間信仰及鄉土景觀,其蘊藏豐富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更讓觀光客前來循「獅」探訪。



老建築也是值得一看的重點,金門有「閩式古厝」與「歐風洋樓」兩大系統,各有其歷史與文化意義。閩式古厝多在山坳谷間群聚林立,呈現集村式的聚落景觀。講究的是秩序、節奏、對稱,左尊右卑,前低厚高的倫理原則。這種種的講究,來自於金門鼎盛的文風,小小的金門島,數百年來誕生的進士、舉人不計其數,而這些華麗考究的宗祠與祖厝,多是這些科舉及第者,回到金門後所擴建,有著濃濃「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意味。

至於每一棟洋樓的背後,都有一個汗流浹背省吃儉用的苦力人生,標示著金門人出洋的華麗與滄桑。先天條件不足的金門人,數百年來為求溫飽,即使面對「六死三留一回頭」的坎坷路,也義無反顧,勇敢而無奈地出洋打拚發展。「攢錢回鄉起大厝」,是所有出洋者回鄉光宗耀祖的具體表現,也是落葉歸根的集體想望,最多時共有兩三百棟洋樓,在這小小的金門島上搭建起來。

而金門因當年戰地管制,物資吃緊,加上土壤貧瘠,在艱困的環境下培養出獨特的金門飲食文化。到金門,幾乎所有在地人都會推薦你,一定要來一碗「廣東粥」,也就是金門式的鹹粥當早餐,特色在於吃不到米粒,煮起來相當費工夫,得先用大骨湯慢慢將生米煮成化開的粥糜,再加入肉丸、肉羹、豬肝、蛋花、胡椒等,用料豐富實在。

除了廣東粥,金門的燒餅油條也是一絕,傳統的金門油條咬起來強韌結實,口感近似雙胞胎,跟台灣油條的酥脆形式完全不同。至於金門式的燒餅則是包餡料的,有甜有鹹,所以在金門,燒餅油條不會包在一起,全都是配廣東粥用的,一頓吃下來,飽到下午也沒問題。

馬祖-藍眼淚的美麗加持
馬祖曾是捍衛台海的前線,在褪去戰地神秘面紗後,逐漸轉型為觀光島,近幾年更因「藍眼淚」加持而成美麗的藍光之島,吸引世界各地的自然奇景愛好者造訪。但正如追極光一般,想看藍眼淚,便是時間與金錢的競賽,不保證看到,一切得看老天爺心意。馬祖各島都有藍眼淚蹤跡,但以「東莒」最容易拍攝到美麗的藍眼淚,「福正沙灘」是最佳取景地,五到九月都有機會可以見到。

在藍眼淚爆紅之前,馬祖最負盛名的名物,便是以酒為代表的「八八坑道」。坑道原為國軍為駐紮戰車所開鑿,民國78年後由馬祖酒廠接收整建,坑道內冬暖夏涼,加上坑道特有的濕度,使窖藏其中的美酒散發特有酒香,搖身一變成為優質儲酒窖,也使得以八八坑道為名的美酒揚名全台。不過現在想喝到真正的八八坑道窖藏高粱,還非得到馬祖不可,只因當年「八八坑道」之名因商標法關係,非馬祖酒廠所有,台灣本島所能買到的已非馬祖酒廠所產,但在馬祖還是能喝到原裝高粱與老酒,絕對值得飛去一趟。


馬祖還有一個亮點,便是「媽祖宗教文化園區」。許多人知道媽祖源於福建湄洲島,卻鮮少有人了解緣由,相傳林默娘投海後遺體漂流至南竿島,當地居民感念其孝行,為其隆重安葬立廟,此為馬祖港天后宮之前身,至今仍保存世界唯一的媽祖靈穴,「馬祖」之名亦因此而來。

馬祖天后宮加上全世界最高的媽祖巨神像自是亮點,但馬祖最小的天后宮也非常可愛,有樂高媽祖廟之別名。這有趣的造型是馬祖特有的「風火山牆」,也叫做「封」火山牆。很意外的,屬「徽派」建築形式,具有阻隔火燒的功能,在馬祖多風且多屬木造建築的情形下,便因地制宜的被仿效引用。

美食方面,馬祖雖同樣以獨特烹調技法的海鮮美食吸引眾多饕客,但麵食與早餐也是馬祖響叮噹的庶民小吃,走一趟南竿介壽獅子市場,便能吃到多種鮮香味美的鼎邊糊與手打餛飩麵,讓人一試難忘。



Text | Claire Chou
Photo| Claire Chou、PJ、馬祖國家風景區、澎湖縣政府旅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