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途中聚焦美食,透過美食構築旅程,Daily Focus News 日日旅行聚焦美食旅遊領域,提供最新美食新聞與文化旅遊記錄。

澳門老城區 穿街走巷尋老店采風

img 8544

多數人對澳門的印象,總停留在浮世繁花與紙醉金迷。其實澳門是全球世界遺產密度最高的地區,老城區隨便都是三四百年的建築,毫不避諱曾為葡萄牙殖民地的過往,反而將這全球僅有的「葡澳文化」發揚光大。或許因為語言、背景甚至土地面積都類似,在澳門老城區穿街走巷,有時會感受到些許香港風情,但就算撇開那些金碧輝煌的飯店與無處不在的世界遺產,早已滲入街景肌理的各種澳葡元素,一再提醒我,這兒可是世界唯一的澳門,不是任何其他國家的縮影。

距離地標級觀光景點-大三巴牌坊不遠處的果欄街、十月初五街、大碼頭街與爛鬼樓巷一帶,是澳門最老的城區。百多年前是澳門最繁盛的地區,由於靠近港口,外銷與進口產品都在此區集散,每日貨如輪轉,人車鼎沸。「果欄」是珠江三角洲及港澳一帶對「水果批發市場」的俗稱,但現在澳門的水果批發市場不在果欄街而是大碼頭街,而大碼頭街不在碼頭旁,爛鬼樓裡也無爛鬼,這些街名讓人看著生趣,雖有些許疑惑,倒也反映了時代演進。

果欄街午夜探祕

百多年前,這一帶是澳門最繁盛的地區,由於靠近港口,外銷與進口產品都在此區集散,每日貨如輪轉。例如十月初五街以販賣海味為主,米糙巷則經營各樣的南洋米,草堆街就主力銷售洋布,當時水果批發商確實都在果欄街與大碼頭街一帶,專營進口東南亞水果,在此彙整後再批發運送至澳門各地,如今果欄街上的舖子多轉作其他行業,只存大碼頭街裡還有幾家老果欄。

彼時澳門和香港有很多「咕哩館」,咕哩就是苦力,也就是專門仲介勞工協助商家挑擔、搬運服務,更早期還有契約華工的買賣,俗稱「賣豬仔」。這些「果欄咕哩」每到淩晨時分,便打著赤膊、挑著擔子,將一箱一箱的水果搬進搬出,將水果分發給全澳各處。

IMG_9015

現在的果欄多在大碼頭街裡,說是大碼頭街,實是非常窄的小巷,寬度至多容一輛貨卡出入。果欄咕哩是非常陽剛的男性世界,幾乎沒有任何女人從事這門行業,即使有也是極之少數,主要原因還是工作時間多在午夜,不但要有體力搬運,還得通宵運送。

image
澳門媒體「澳門記憶」中的果欄咕哩照片

告訴我這些故事的是在地一名瘋狂咖啡師,他的店就在果欄街上,當天我為了採訪工作,在他店裡待到晚上近九點才離開,他建議我可以去大碼頭街走走,感受果欄的老澳門氣氛。也許受香港電影古惑仔的油麻地果欄文化影響,我腦中盡是黑幫爭奪地盤的畫面,忐忑走一遭,大碼頭街已三三兩兩出現了搬運工人,確實不少刺龍刺鳳的裸上身男子。只是電影畢竟是電影,現實生活就只是一幫人的使力與匆匆,使力是把一箱箱水果從這車搬去那車,匆匆是來回果欄巷弄,將水果分發到附近的鬧市客戶手上。

果欄街一帶還有些特別的水果商家,例如「椰子」有專門店,其他水果便無這樣的地位,據說是因為食用椰子不像其他水果一樣方便,需經過複雜的加工才能食用,也因此出現了許多椰子專門店。可惜路過時間太晚,鋪子早已打烊休息,只能從老舊招牌遙想一二。

十月初五街尋小吃涼味

當時以販賣海味為主的十月初五街,也因此興起許多小吃攤檔店家,至今仍是尋找澳門老味道的必訪之處。 這天前往十月初五街的「南屏雅敘咖啡室」,原本只想沿著十月初五街前去,卻直覺認為賣菜之地必有美食,因此順道在附近穿街走巷了一番,果然發現一些美味小吃店,也成為我每到澳門的必吃店家。

先來介紹巷弄間的好風景與好味道。我喜歡這種桃酥或傳統餅店點心,澳門知名餅店非常多,但在送禮之外,偶爾想自己吃的時候,我會在這些小店攤檔買一兩個來解饞,味道不輸名店,價格又實惠。是說這類點心澳門到處都有,不一定要在名店買喔。

光是這種裝餅乾的罐子就讓人生火,台北好像只有西門町的峰大咖啡還走這種風格,但澳門到處都是。不囉嗦 馬上買了桃酥鮑魚酥準備帶回去飯店晚上吃,大片桃酥一個3元澳幣,價格非常實惠。  唯一可惜的就是這類小店的點心都只零賣無法盒裝,連店名都沒有。

涼茶是澳門古老行業之一,路邊非常多涼茶小攤。這間橫街中醫兼窄巷涼茶,每一味都吸引人,馬上點了一杯「清熱去濕茶」。說是涼茶,其實都是溫和的中藥飲品,倒出來都是熱騰騰的。

因為茶飲很燙不想用塑膠杯裝,我們選擇了在現場喝,當下又苦又燙實在很難入口。但不知道是否為心理作用,慢慢地感到呼吸平順,旅遊途中的燥渴都消失了,離開時看到附近中醫診所的員工也都前來光顧。

位在采芝林茶飲附近,澳門大知名的在地豆腐花店- 頤德行豆腐花(又名 李康記豆腐花),當地美食網站的介紹如下:

「頤德行豆腐花勝在夠新鮮,老師傅半夜便要開工炮製,把黃豆隔渣至少隔兩三次,到清晨 6 時造好 300 多碗後,才算大功告成,風雨不改。豆是來自加拿大的,因為非常乾淨,豆味亦濃;用石磨慢慢磨豆至最幼細為止,所以豆腐花入口非常幼滑,且豆味十足。」

澳門的豆腐花其實就是我們說的豆花,但它們不像台灣是以大桶製作,而是一碗一碗造,要吃的時候直接在碗內加糖或奶水。實際品嚐的感想,這豆腐花真的太好吃,夠細滑,豆香十足。完全就是正到,又幼又細又滑,連日來的旅遊疲勞在完全被這碗豆腐花消除。店內除了豆腐花,也有豆奶及豆腐賣。

繼續前往南屏雅敘,途經一些老茶店與老黑膠唱片行,時光彷彿倒退三十年,走著走著,經過一個賣書報的小攤,讓我想起早年重慶南路一帶的街景。翻了一下雜誌,抬起頭便發現已經到了南屏雅敘門口。

南屏雅敘就是在地最傳統的咖啡室,粥粉點心麵飯都有。完全就是老咖啡室該有的裝潢設施,不少街坊鄰居就門口買份報紙雜誌進來,一坐就是一下午。

IMG_6254

首先凍可可來一杯,在澳門咖啡室喝飲料都不便宜,這杯就是阿華田沖開加冰塊要澳幣14元。這次特別點一般的酥撻 ,還不錯,但我仍喜歡葡式作法,再加點一個冰火波羅油,就是充滿澳味的一餐。

店家資訊

南屏雅敘-澳門新馬路十月初五街 85-85A 號地下
李康記豆腐花-澳門新馬路新埗頭街 19 號 D 地下
采芝林-在google地圖上無法找到,亦難以形容,位置約在大街從鍾家里的巷子走進去應可找到(或定位香香餅家)

延伸閱讀

前進澳門 搭世界最短的纜車 遊世界遺產歷史城區
澳門|值得造訪的三間單品咖啡
澳門|葡風遺韻-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嘉模聖母堂
澳門|街坊尋好味食店(一)青洲灶記咖啡、孖寶兄弟茶餐廳 傳統活力咖啡室
澳門|街坊尋好味食店(二) 大堂炸雞、權昌新順發海鮮火鍋
澳門|重塑廣式夜茶文化,梅蘭竹菊飲茶嗑小食。

(本文同步刊登於GQ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