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金門不下數十次,卻從沒有感受過如大膽島強烈真實的戰地氣氛。現在的大金門雖仍有少許硝煙味,但更深厚的是閩式建築與人文風情。小金門的戰地感又比大金門堅實些,卻依然是島嶼農村風光。無論大小金門都是悠悠自適的生活態度,唯島民性格比起澎湖又再爽利一些。

精實的前線
大膽島跟台灣所有離島都不一樣,真的不一樣,那不是「喔~有些人在這裡服兵役」的感覺,而真是一種前線氛圍,人的精神狀態會被壓縮,明知那些殺戮嘶吼聲已隨著逝去的戰爭漸漸遠去了,堅硬的內核卻仍如雷鳴般衝擊轟響著,在登島的瞬間就震撼著我們的情感和靈魂。

大膽島目前仍有我國軍駐守,登島當日遇到漢光演習,島上所有軍人是全副武裝。登島下船那一瞬間,發現海龍船上整排上膛機槍對準我們,而且動不動就會發現在磚牆石縫間有隱匿的機槍與槍手,那種感覺與平時參觀金門看看戰車看看阿兵哥的氣氛完全不同。在大膽島,那就是一種隨時開戰的氛圍。


最遙遠的距離
大膽島離台灣真的太遠了,不只是地理上的公里數字,更是心情。

此番前進金門大膽島,得先從台灣飛金門,再轉船到小金門,然後再換船到大膽島,大膽島離廈門之近,不過就4公里的距離,而台灣的雪山隧道都還有12公里長,大膽到廈門大概就是包含連絡道的淡水八里之距,相信在戰時的緊張感會更可怕。
相對地理位置示意

知道很多人連金門都沒去過,遑論小金門、大二膽。若有機會前往參觀,希望能先理解相關地理位置,會比較容易體會在地人的心情。

雖然大膽島即將開放觀光,但只有局部地區,島上的軍事設施依然禁止進入,也不能攝影,這些在登島前都會由旅行社或相關單位說明。
在氣氛較為嚴肅的大膽島,感覺軍人的氣勢較為高昂,每個看起來都好精實,眼神也很犀利。

回到大膽島觀光,在大膽島上最重要的三大觀光主軸,就是戰爭、廟宇與水源。此外,島上的昆蟲與植物生態也極為獨特,有許多台灣島內沒見過的特有種。金門國家公園曾公布大膽島上發現有「麻胸黃紋步行蟲」等七種昆蟲,是全國新記錄種。建議對此領域有興趣或研究者,務必上島一趟,相信會滿載而歸。
菜船與望海的日子
大膽島全島分成南、北山,中間以一條中央沙灘相連接,全島地下則有如同秦始皇陵般的坑道迷宮。早年島上還有些漁民老百姓,後來全遷到小金門,只留國軍駐守大膽。

島很小,加上四面環海,船隻是全島對外唯一的交通工具,不管是人員往返、物資運補全靠這些船舶。特別是阿兵哥俗稱的「菜船」,每日固定從小金門的青岐碼頭出發,滿載著蔬菜、肉類等民生必須品運補上島,除了提供軍方伙食所需,也讓阿兵哥能買些私人用品。
每逢有船隻出港或抵達,港口便響起有如銅鑼般響徹全島的噹噹敲擊聲,至今仍保存此一訊息傳遞方式。「菜船」的代號是一長二短,此時各連隊就會派公差到碼頭搬運物品。但每年的四、五月是金門霧季,只要濃霧不散,菜船就不會出航,島上所有人只能靠乾糧、罐頭過日子。

小時聽家裡長輩說,外島的阿兵哥即使休假,多半是「島休」,而非「返台假」,大小金門也就算了,起碼還有營區外可以晃晃,這大膽島上的假期,依然待在島上,跟著所有官兵過著等菜船來的日子。但菜船不來,營區的伙食不添,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罐頭,恰若手上的筷子向碗。
早期島上不許養雞鴨,也沒有菜園,大概是罐頭吃怕了,後來國軍在北山墾出「開心農場」,養雞養鴨也種菜,在菜船無法運補的期間,成為島上官兵的新鮮吃食來源,因為經營有成,農場也莫名成了上島巡視的長官所必定參觀的景點。

島上第一標語:島孤人不孤
通常我們在戰地看到的大概都是「還我河山」之類振奮人心的精神標語,但前線大膽島上的標語是「島孤人不孤」。標語的由來是1950年國民政府逃亡來台不過一年,兩岸正打得如火如荼,當年7月26日發生了著名的大二膽戰役,隔年蔣經國先生來到大膽島前線勉勵島上駐軍,在大石上題字「大膽挑大擔,島孤人不孤」來激勵將士,自此成為大膽島地標級景點。

意外發現日治時期建設
在這應該只有國共兩種身分的小島上,竟然在路邊出現了一支「ケ-ホー号 津田牌汲水泵浦」老式手壓汲水泵浦。一直以為日本政府當年統治範圍應該不包括金門,為何會在金門且是如此偏僻的大膽島上發現日本人的建設?

這類老式手壓汲水泵浦在台灣甚至澎湖都很多,雖是古物但也不算是稀世珍寶。一般人如果在大稻埕或台南或嘉義看到這類寫著日文的設施,完全是見怪不怪的,但這裡是比金門更前線的前線,而這是日治時期的產物。
津田牌汲水泵浦是由津田喜次郎與津田正雄於1920年在廣島創立的公司,專門生產的汲水泵浦,日治時期大量引進台灣,後來還在台灣設廠製造,直至二戰結束,該公司才結束營業。前幾年津田後人曾來台尋根,找到兩千多支當年父祖輩生產的汲水泵浦,同時把在台尋找到老津田牌汲水泵浦的過程拍成紀錄片。
想來應是後來來台的軍方從台灣島帶過去的吧?有機會登島的話,不妨仔細看看這與金門戰地氛圍有些違和的小設施,意外地有趣,就位在前往「島孤人不孤」景點的路旁。
經國先生的紅棗
意外的小風景也出現在「島孤人不孤」之處,我們在經國先生雕像前的樓梯上發現一堆紅棗,確定不是樹上掉的,也不是有人在晒棗子。

大膽島上有太多平台廣場司令台可以晒棗子,但這些是放在山路邊的樓梯上,還是在雕像前,怎麼看都不尋常。而且並不是在雕像正前方,稍微歪了些,貌似當時應該有好幾樣供品,只是其他拜完後被帶回。
習俗上似乎只有警界與月老界會拜紅棗,只是現場詢問相關人等,都沒得到答案。
生明廳與生明路

「生明」是人名,紀念當年一個傳令小兵賴生明,與他有關的景點「生明廳」只是中山堂,集合活動用的,「生明路」則是連接大膽島南北二山之間的路,這一廳一路本身沒啥特別,但會以當年一名立功的傳令小兵賴生明命名,背後的意義就是這當年轟動武林的大二膽戰役。先來聽聽中華民國版本:

1950年7月26日,共軍近700人進攻大、二膽島,與我國軍在大膽島爆發激烈戰役,當時共軍或被俘或陣亡,總之全軍覆沒,不是被沙灘就地掩埋,就是漂沈於大海。
共軍在此戰役大敗,主要原因有三,一為遇上颱風,幾百個沒見過颱風又不熟海象的土八路,在風雨中登上大膽島時早已吐得七葷八素,根本搞不清楚東南西北,上岸就打。二是攻守比例,當時貌似共軍所得情資有誤,以為大二膽駐軍不過百餘人。在戰爭中攻城與守城的兵力比例通常是4:1至6:1,如果大二膽島駐軍一百人,那麼共軍至少要派四百至六百人進攻,方有機會取得勝利。但實際上大二膽島當時的駐守兵力近三百人,也就是說共軍至少要派1200人甚至更多,才有取下大二膽之可能。三是共軍往內互打,共軍當時以包抄形式從兩側進攻,也就是從連接南北山之間的沙灘上岸,結果上岸後在沙灘相遇,亂打一通就先打死了一半自己人,只能說一切都是天意。

當時兩軍交戰,大膽島南、北通訊中斷,坐鎮南山高地的指揮官史恆豐派傳令兵賴生明從南山衝到北山聯絡,途經聯絡南北山的沙灘,遇上從兩側攻上來的共軍,當時賴生明死命狂奔,被共軍夾殺吃了子彈卻仍然順利完成任務,自然被好生表揚一番,於是就有了生明路與生明廳。
對當時的「國軍」而言,與共軍打了幾百幾千場戰役,一路吃敗仗逃來台灣,終於在古寧頭與大二膽戰役獲勝,當然值得大書特書說上幾十年。

但中國版本對這場戰役的描述,非常簡單扼要:
「1950年7月下旬,福建軍區派遣一個營的兵力,渡海對大擔島進行武裝偵察,結果遭遇七級颱風登陸失敗,登島人員全部損失,而台方認為自己擊退了大陸的進攻。」
也就是對共軍而言,他們認為這不過是一次鼻屎島的登陸失敗,而且是因為颱風的關係。
以上孰是孰非,大家內心都有自己的標準。歷史本來就多元而充滿奧祕,事情的成敗端看你從什麼角度詮釋,人言總會強化對自己有利的部分,此乃常情。

總之軍中生存之道大抵也是人生百態,斗米是恩,擔米即成大仇。你以為抓到水鬼是大功一件,結果遠不如死命狂奔的小兵被歌功頌德一輩子。事實上就賴生明之子近年撰文寫道,賴生明家中經濟始終拮据。想來除了美譽,以及數個以「生明」命名的建物虛銜外,這位小兵似乎也沒有得到什麼加官晉祿與榮華富貴。
說到「水鬼」,是對中共兩棲偵蒐兵的俗稱,指中共東海艦隊一支高度機動的特種部隊「兩棲偵察中隊」,也稱「蛙人部隊」,我方稱之為「水鬼」。在兩岸高度敵對的時候,這些前線島嶼時時刻刻都得防止水鬼上岸,彼時台海常發生兩岸水鬼互相摸哨事件,就是雙方的特種兵在深夜時上岸將對方站哨的步兵殺掉,然後深入營區竊取情資。

在那個年代抓到水鬼是大功一件,有放不完的榮譽假,可能還有許多銀兩。但也有抓到水鬼卻被處分記過的事件,曾經小金門抓到水鬼,一群官兵開心上報後,就忙著收拾行李準備放假去。結果金防部一查,水鬼說島上有燈光,他是順著燈光上岸,這下等同軍隊違反宵禁與燈光管制,不但假沒得放,相關人等都被處理下去。所以是功是過,不是從事情表面來看,那確實是深邃的人生奧義。
回到大二膽戰役,我比較感嘆的是,在7月26日當天,大二膽槍林彈雨死命抵抗共軍來犯之際,因為颱風關係通訊全斷,連大膽島南北山之間都得靠傳令兵人力通報,更遑論與後方聯繫。直至28日傷患與俘虜陸續後送,台灣本島才知道發生了一場重要的戰爭。
不知道當時大膽島上的人,那兩天一夜的心情到底是什麼。我父親曾說,在那個時代其實也沒什麼偉大的情操,沙盤推演都是想像,槍聲一響,大家根本亂打一通,敵人來犯時哪裡會去想什麼國仇家恨,就只是求生而已。對兩軍而言,所謂勝敗就是比誰犯的錯少,而所有的是非功過,都是之後的詮釋了。

神犬神泉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從觀光角度來看,大膽島上有三個觀光主軸:戰爭、廟宇與水源。大膽島雖是戰地又是孤島,卻有176間大小廟宇,其中許多是超級迷你型廟宇,有些是落難神祇集中起來供人參拜,有些是萬應公,有些則是動物陵墓。部分廟宇已在戰火中損毀,目前島上仍有幾座值得看看的地方,如北山寺、北安寺等,另外還有忠犬茜露之墓與神雞之墓。

其中德國狼犬茜露曾與三名水鬼對決,成功撲殺兩人,戰勝歸來晉升中尉。無名神雞的事蹟則有兩種說法,有人說神雞是大公雞,逢敵軍來襲時會大聲啼叫警示,也有人說神雞是母雞,當牠振翅躲避時就表示敵軍要對我炮擊。無論什麼動物何種說法,都脫不了戰爭時期動物與軍人相互依存的關係。聽說後來茜露與神雞都很長壽,一直活到天年自然結束而非戰死。
另外大膽孤島無水庫可蓄水,天然水源極為缺乏,島上有一地下泉水名為「大膽神泉」,為極其珍貴的天然淡水,因此一旁設有「神泉茶坊」,是當年島上阿兵哥在此泡茶練孝為的好所在。

「大膽神泉」有個當地軍人很介意的傳說,就是女子不得進入,相傳凡有女子進入,泉水必定乾枯,屢試不爽,據說當年軍中情人鄧麗君勞軍時曾入內參觀,之後神泉整整罷工半年。傳說信與不信都在個人,建議尊重當地習俗。
參訪當天酷熱難耐,整條生明路毫無遮蔽物,我們從南山碼頭登島,一路活生生走到北山,看著軍人的悍馬車來來往往,我們卻是一步一腳印,沒成水鬼先變人乾。

生明路只有短短 600公尺,但夏日行走的時候一定要一鼓作氣不能停,反正兩側不是海漂垃圾,就是當年往內互打免費的共軍弟兄亡靈們,沒啥風景好看。在太陽無情的照射下,不只是賴生明,換成任何人都會用衝的。來回兩趟看著地板冒煙,人生走馬燈一幕幕在眼前閃過,終於體會到為什麼新聞上總有老農會在田裡熱衰竭。日後若有機會登島觀光,時務必確實地補充水份與遮陽。
經過了生明路走馬燈的挑戰,到了濃蔭遮蔽的神泉茶坊,自然覺得清涼無比,連泉水也甘美,此刻所有人都明白了先苦後甘的警世格言。


另外就是著名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心戰牆,這面牆面向廈門,最早只是一種嗆聲行為,後來卻變成中國遊客的觀光景點,每年上萬人從廈門搭船在海上遶行,就是為了看這面牆。

戰地文化跟尋常觀光景點不一樣,對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世代,如果只是按表走訪,肯定只能聽點皮毛,甚至感覺無聊。大膽島之特別,在於你必須先進入到那樣特殊的精神狀態,先了解當年孤立無援的戰地情境,接下來參觀時所看到的一切才會有意義。也就是先讓自己融入戰地文化,而不是到了戰地才去找景點打卡,如此的觀光才有內化的價值。
最後來一張望海的日子,從大膽營區大門看出去,那海市蜃樓般的高樓大廈,是廈門,不是金門,更不是台灣。

金門大膽島開放登島日期不定,2023年預計於6月1日開放登島,詳情請洽「大膽烈嶼跳島遊」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