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潟市除了知名的古町藝伎,其歷史與圍繞其上的港都古蹟也值得走訪。
因著臨日本海,新潟市不但是個浪漫美麗的水城,也是商貿繁盛的港都,更是日本國內臨日本海側與北陸第一大城。

新潟市擁有的城市功能,與日本其他大城市沒什麼不同,只是在地理上以信濃川為界,以南為新城區,包括新潟車站、美術館、萬代購物戰區等主要在南側,以北則為古町與政府機關、歷史文化建築所在的舊城區,有點像台北的東區與西區兩大區塊。新潟新舊兩城區間以萬代橋相連,特別是萬代橋與信濃川一帶,河岸兩側遍植櫻花,當真美極。即便在非花季前往,那青青楊柳的水岸景致,同樣讓人舒心澹然。

雖說住在新城區距離新潟車站較近,但每次到新潟,我都還是選擇舊城區的飯店,原因無他,只為那港城悠悠古調。除了前面介紹過的「古町」藝伎,作為安政五年(西元1858年,幕府末期)首先開放的五大港口之一,整個新潟城市氣氛有著古都的典雅,兼具港口城市的樂天特質,而這樣的歷史背景,從當年建築便可窺見一二。



這當中首推白山公園內的「新潟縣政紀念館」,明治16年(1883)落成,作為「新潟縣會議事堂」使用,建築走廊仿英國國會議事堂而造,其優美的八角形塔尖為文藝復興時期式樣,內部還有當年自倫敦運來的會場大鐘,經修復後目前仍在運作,整座紀念館是日本唯一現存、保留當時建築風格的設施,現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

「新潟歷史博物館」也不能錯過,原為「新潟鄉土資料館」,內部展示著數量衆多的有關新瀉港歷史資料。另外整個博物館的老建築還包括:1858年興建的「舊新潟關稅廳舍與石倉庫」,這是當年日本「五口通商」的城市中,唯一僅存的關稅廳舍建築,現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此外一旁於1926年落成的「舊第四銀行住吉町支店」,見證了20世紀初期的新銀行建築式樣,目前為「國家登錄重要文化財」。整個歷史博物館園區建築,從幕末安政時期,歷經明治、大正直至昭和時期的新潟歷史,不管是否入內參觀,都是值得一遊的景點。



新潟還有一樣「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不是屋舍,而是知名地標、橫跨信濃川的「萬代橋」。現在的萬代橋是「三代目」,建於1929年,長306公尺,以花崗岩打造,特徵是六道拱橋環,形式相當優美。但萬代橋的歷史最早始於1886年,一代目與二代目橋都是木橋,但可怕的在於那時的信濃川寬度是現在的兩倍多,因此當年萬代橋一代目的長度是782公尺,是當年日本第一長橋。有興趣的話,現在萬代橋頭與地下展覽館還看得到當年一代目的橋柱與銘板本尊,以及一些老照片。


行走於信濃川與萬代橋,一定會看到橋端的高樓「新潟日報」,位於新潟日報20樓的展望室,360度的展望迴廊,能一眼看盡新潟的城市景觀,特別是信濃川與萬代橋。這天我正好遇上一年一度的新潟馬拉松活動,看到萬人在萬代橋上奔跑,竟有莫名感動。而這擠滿選手、萬代橋兩端的馬路,正是江戶時期知名的「柾谷小路」,小路貫穿新潟市新舊兩城區,一直到港口為止,是當年新潟最重要也最繁華的陸路。

遠方的萬代區是繁華的購物一級戰區,過了橋往日本海側則是當代買醉花街古町,也是前往港口出海的路。日本資深藝人美川憲一曾演唱過的歌曲「新潟Bruce」,說的就是走在柾谷小路上的心情,老一輩或聽過早期台語歌曲的人應有印象,便是知名台語老歌「淡水河邊」原曲。同樣的旋律,訴說台日兩大河岸城市的風光與心情,仔細想來,淡水港與新潟港在百年前的命運也相去不遠,或許這就是港口城市特有的氛圍吧。

Info
新潟縣政紀念館|新潟市一番堀通町3-3|025-228-3607|開放時間09:00至16:00|週一、例假日公休|免費入場
新潟歷史博物館|新潟市柳島町2-10|025-225-6111|開放時間09:30至18:00|週一、例假日公休|入場費300日圓
新潟日報展望台|新潟市中央區萬代3-1-1(20F)|開放時間08:00至23:00|免費入場
本篇圖文摘自本刊編輯Claire著作《日本越境跳島小旅行!走訪瀨戶內、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50位巨匠×70件作品,看見國際名家的設計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