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透過台灣館的「沐山之客」台中、「覓覓詔安」雲林,以及「客與同行」台南三大展區,看見客家風土紋理編輯採集,實地了解三區人、事、食、地、物,從文字到圖紋,從觀察到視角,再從扁平到立體,期待透過觀展,更瞭解地方客家文化的美好與獨特。
台中 沐山之客 沐浴山林生態的豐饒客家
敬畏自然生態的宇宙觀
拓荒而去,水源是客家族群遷移到墾地的重要條件,台中「沐山之客」溯源大甲溪流域的文化孕育,自豐原、石岡、東勢、新社到和平,匯聚了客家山城聚落,其中東勢大茅埔,保留全台最完整大埔客文化。
大埔客文化以神靈信仰為中心,山脊綿延宛若龍神鎮守,並在大甲溪中游,穿窿鑿圳引流「穿龍圳」,圍塑出獨特防禦聚落,並仰賴山與水豢養著後代子孫。大埔客與水圳獨特的關係,也繁衍出敬畏自然生態的宇宙觀。向大自然學自然,友善適當的農耕,帶來了豐饒果物收穫之外,更體悟到與自然共生共存融合的重要。
從信仰中心緣起
展場以「圓」為概念,不僅轉譯客家防禦型聚落「中心-四方」的空間概念,也寓意著水連結萬事萬物,從生存到信仰,從環境到共融,並取大甲溪之水安落於核心,衍生而出源、聚、界,形塑出大茅埔的樣態,從大茅埔古老地圖、一日散策、在地選品到友善青年介紹,便能窺探客家遷移的流動,「客」、「家」於山水之間寄居,同時也寓意著大埔客對於山水生活環境永續循環的精神。
大甲溪古老科儀「取水祭典」
其中,大甲溪流域,有一個大埔客關於水的古老科儀-「取水祭典」,過往遇到瘟疫,人們就透過神明引領帶著居民去大甲溪找到平安水,再將水取回聚落廟埕,讓所有人可用平安水或沐浴、或飲用,去除身上的瘟疫。
本次展覽,特邀當地耆老主持「取水祭典」,由神明帶領至大甲溪水源取水,並回到聚落廟埕後,盛裝取回展場,象徵寓意事事順遂、平安圓滿。 場內250罐平安水將在展覽最後一天開放免費索取,希望將神明祝福傳遞到更多地方,並將玻璃瓶永續循環利用,呼應大埔客家環境永續循環的精神信念。
雲林 覓覓詔安 百年釀造的神秘風味
以農村生活為載體的客家內涵
有別於其他以山區為拓墾的客家族群,雲林詔安客來台便以平原為開墾,主以雲林⻄螺、二崙、崙背為棲居,原是濁水溪沖刷而成的一片荒蕪平原之地,憑藉著客家祖先性格,體內攜帶頑強的精神,胼手胝足將片地荒野,開闢成肥沃良田,為雲林種下台灣農業大縣根基。
從食材取得到延長食物的生命,不浪費食材,曬乾與醃漬,便是以自然力保存食物的方式;而醃漬,一直以來,都是客家飲食概念與文化核心,甚至因風土環境條件的不同,各戶家族皆自有一套的醃漬哲理。
在雲林的詔安客,繼之愛物惜物本質使然,每到盛產蔬菜瓜果季節,將多餘或是次級產物醃漬,其中洋香瓜漬物,便是雲林詔安客獨特的風味。隱於其中的獨特,不僅是佐菜,更是料理中的調味引味,讓滋味更有層次,如同詔安客長年隱密在雲林之中。
「過家來視飯」以視覺感官視吃一場盛宴
策展以客家食堂為概念催化,土地到餐桌,是風土、技藝攜手和諧人情的智慧。展場以詔安客語介紹節氣農作物為出發、料理食材轉盤到一場客家家宴,重新定義客家飲食當代的滋味。
特別邀請飲食作家盧怡安、台豐高爾夫俱樂部——AGRI西餐廳行政主廚朱捷、食閱餐廳主廚許振翔共同創作,讓傳統客家料理,有了不同當代的詮釋,不變的是惜物愛物的精神。整體透過影像承載,逐格烹調,讓食有了更多空間去「醞釀」,香氣、質地、口感、情感以視覺感官視吃一場盛宴,享受不同視界客家醃漬的文化。
詔安三寶「武術、開嘴獅、布袋戲」
在傳統文化方面,因客家文化復興運動,長期被社會結構而同化的詔安客備受關注,其中,詔安三寶:武術、開嘴獅、布袋戲獨幟文化,更讓整體台灣客家文化在匯聚整合後,交會出深厚豐醇的文化底蘊。特別邀請全台首創詔安客語布袋戲團「隆興閣」團長廖昭堂,以其著名代表作「五爪金鷹」六名主要角色為基礎,搭配展覽主軸進行腳本創作,場內詔安客語的本色演出,扣人心弦而迷人。
台南四百・客與同行-府城四百年潛藏客家
台灣歷史開端的尋⼈啟事
台南有客家⼈嗎?根據客委會調查約莫有⼗三萬客家⼈混融於府城之中,雖然未具顯著的客家聚落,但透過歷史⽂本、古蹟遺址爬梳,仍可以發現客家族群在這座四百餘年古都府城裡,對於台灣歷史開端、轉折之中,挹注⼀股意義的波動,牽繫著對台灣歷史開創的貢獻催⽣與強化。
台南,台灣發展最早的國際城市,客家⼈正是參與其中重要的族群。在熱蘭遮城⽇記中,顯明記錄下客家⼈為荷蘭⼈和⻄雅拉族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為重要的翻譯者。
回望歷史,位於安平古堡的「熱蘭遮城」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橫跨兩⼤洋的貿易航線中的樞紐,聯繫了各⽅族群,為台灣接軌了世界進入國際貿易體系的重要據點。爾後,另⼀批客家⼈也隨著鄭成功渡海來台開墾為據點。可以說台南是台灣歷史的開端,也是台灣客家⼈的發源地。
時間推移,社會變⾰,從衝突到融合,為了安地立命的客家族群匿跡隱形在福老族群裡,以其⾄今,有許多福老客潛藏於府城之中。藉由近年客家⽂化復興運動,點燃了許多⼈的客家意識,從百⼯百業裡便能看⾒許多府城客家⼈仍為⽣活打拼,漸漸地此起彼落交織痕跡,⼀路從模糊到清晰,從我到我們,始終都是這裡的⼀份⼦。
客與同行「隱藏的傳承」
策展從點線⾯概念構築,從歷史的起點探查,並連繫起府城百⼯百業裡的隱「客」,共十四位,從詩人、建築師、區長、咖啡師、早餐店老闆、清潔隊、醫師等⋯⋯每⼀個⼈都有他⾃⼰的⽣命故事,無論是隨著國民政府來台亦或是島內移民,流動的痕跡,編織繁衍⽽成⽂化脈絡,隱隱然邊界的消融與重塑,從模糊到清晰,從我到我們,在這片⼟地⽣活過的⼈,都屬於這裡。
2023 世界客家博覽會 Hakka EXPO
台灣館 台中/雲林/台南展區
2023 / 8 / 11 (五) – 10 / 15 (日)
週一至週四 10:00 – 19:00 / 週五至週日 10:00 – 21:00
桃園市中壢區領航北路一段99號 (桃園會展中心展覽棟)
展場照片|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延伸閱讀
- 安定沉穩的力量,台灣傳統製鼓工藝-响仁和
- 木柵仙境餐廳-馥森梧桐墅 暫離人間煙火氣
- 《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3》發佈,態芮、 JL Studio與頤宮獲三星肯定
- teamLab再出擊 夜晚金澤城化身光之祭
- 風與藝術的共鳴—teamLab大阪長居植物園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