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聲響悠悠,海風習習,東北角濱海入夜後的氣溫逐漸舒爽,十三層琥珀光影幽幽明滅,彷彿屋內仍有岩漿爐火作業著。
位在新北市瑞芳區的「水湳洞選煉廠遺址」,為日治時期因應挖掘銅礦而留下的建築,主體建築由當時廠長三毛菊次郎規劃,依山勢層層向上堆疊搭建十三層,被當時的礦工和居民稱之為「十三層」(含地面下樓層實為十八層)。如今基礎建構物仍存,屬珍貴歷史遺跡,紀錄著台灣礦業發展史。
台電今晚於新北陰陽海旁的水湳洞停車場舉辦「點亮十三層遺址」點燈儀式,逾萬人共同見證全台最大歷史建築之美,彷彿過往黃金礦業風華再現。前方優人神鼓為十三層量身打造的「光明海島」戶外大型演出,或緩緩如水,或驚濤拍岸,一場呈現祭祀在地古老歷史而創作的表演藝術作品,訴說人類在歷史與自然面前,不過是爾爾奈米,如同向天地人「祭祀」的演出,讓人感動之餘,也相信土地之靈仍在守護這座島嶼。


台電十三層遺址燈光由曾為美國自由女神像設計燈光的國際照明大師周鍊,與知名照明設計團隊「一隱照明設計顧問」共同策劃,一隱照明團隊主持設計師朱文英說明,十三層照明設計搭配 15種不同瓦數與角度共約 360 組的燈具,亮度(輝度)從最底層不到1尼特 (nit) 到上層最亮約 5 尼特,與周遭村落亮度接近。燈光色溫部分,設計團隊不只看燈光本身顏色,更著重打在建築物上所呈現被看見的光澤,經多種顏色測試,最終選定 2100K(色溫單位) 低色溫黃光搭配琥珀色光的黃金組合,在漫長測試調整後,才在今晚中秋正式完美點亮,期望融入周邊環境,又能凸顯十三層過往礦業歷史文化的黃金風華,呈現《莊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自然美。
朱文英說,能參與全台最大歷史建築的燈光設計「與有榮焉」,但要點亮十三層遺址,從設計到施工都不容易,如設計過程因不易取得建築物、結構體等完整圖面資料,設計前即多次實際場勘走訪,因此,團隊光設計就花了 2 年時間,今年 5 月正式動工,也因層層疊疊的獨特地形限制,無法使用機器,所有燈具等施工材料都需人力徒手搬運,重量動輒十幾公斤,每一層高度從2公尺到12公尺都有,均需人工攀爬,光是要走到施工地點就常耗費超過一小時,也因此,朱文英笑說,做過十三層後,過去所有作品瞬間「都不困難了!」
台電說明,十三層遺址過往是瑞芳金瓜石最大選礦場所「水湳洞選煉廠」,1980年代晚期隨礦產減少和所屬台金公司結束營業轉由台電接管,後因土地金屬物質列為污染控制場址,台電除確保民眾不受影響,更因應十三層陸續入選新北市歷史建築、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嘗試利用「遠觀型」公共藝術推動文資活化,與國際照明大師周鍊、一隱照明團隊,以及新銳藝術家何采柔合作點亮十三層,首創土地污染用地再利用新模式,期盼帶動在地發展。
台電表示,除今晚點亮儀式外,明起每晚6至9時點亮,民眾可自行開車至遺址前的水湳洞停車場,或搭乘客運等大眾運輸工具前往,探索超美夜遊新秘境。
文、攝影|Claire Chou
圖片提供|臺灣電力公司、中華文化總會、優人神鼓